《临床骨科》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临床骨科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近年来,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目的在于摒弃既往重科研、轻临床的方法,培养又“医”又“研”全方位发展的人才[1]。新培养模式所有的时间均统筹安排为临床轮转,期间学生要收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执医考试、规范化培训(规培)考试等繁杂工作,为了应付毕业,许多学生很难兼顾临床工作。导致许多研究生毕业后仍存在临床技能严重匮乏,不会看病,不会做手术,而科研能力也不足的问题。在这种培养模式大变革时代,如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令人困惑,但更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探讨、解决。 1 我国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基本是注重科研能力,不注重临床能力,导致一些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胜任临床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医学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培相结合的新模式[2]。新模式目的在于强化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基础,当然学生同时不能丢了科研[3]。但是新模式下国内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仍有许多误区,存在2个极端现象:有些医院及研究生导师认为专业型研究生就是培养临床技能,无须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相反,有些研究生导师认为研究生不做科研工作,不做实验研究,就不能算研究生,相当于实习轮科,加上教学医院考核制度及毕业中科研要求所占比例较大,导致许多学生也重心不稳。上述现象说明不少医院和研究生导师尚未正确认识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还有许多不解,甚至误解之处[4],所以需要在国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大政策前提下,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2 本院新模式下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2.1完善考核评比制度,鼓励全面发展 我们针对目前社会、医疗机构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对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制定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5],力求学生在临床诊疗、人际沟通、社会实践、科研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为日后进入医院奠定各方面基础。考核评比制度从科研成果、临床能力、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四大方面着手。每个大方面细化评分,如思想政治方面包括职业道德表现、患者测评、向党组织靠拢、评为优秀党员、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相应成绩、有无思想不端、学术造假等问题;科研成果包括论文撰写及发表、课题申报、参与专著编写等;临床能力包括轮转科室理论及技能考核、病历书写、与患者沟通能力、各科室常见病处理能力、疑难病例讨论、每个科室出科考试(理论、操作、患者诊疗及病历书写)、执业医师及规培考试通过情况;社会实践包括医院内专题讲课、省市会议讲课及病例分享、义诊、体育竞技等活动,根据等级、难易程度评分。4个方面权重相当,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职业素养[6],使其成为社会实践能力、科研、临床全面发展的人才,确保先做人,再成才。 2.2时间上统筹灵活化 众所周知,研究生完成入学基本理论学习后在医院的时间有33个月,均为轮科时间。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准备执医考试、规培考试,要完成开题、资料收集整理、学位论文撰写及毕业前找工作。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上述内容,确保毕业后顺利适应社会、胜任工作,本院在统筹基础上灵活安排时间。首先,确保本专业学习时间,3个月要熟悉、了解、胜任本专业工作是明显不够的,我们安排每名学生除本专业轮转时间外,前2年每周半天回专业科室,参与专科门诊、教学查房及专业技能训练,确保本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诊疗能力及技能熟练掌握;其次,内科门诊的2个月穿插在每个内科轮转期间,而2个月的内科门诊时间可作为学生收集资料、进实验室的时间,使学生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常见的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及临床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等工作;最后,充分利用轮转期间值班休息及晚间的空闲来完成一些专科技能培训,如消化专业胃镜培训等。 2.3教学方法的改进 总的原则是多元化教学、个性化引导。教学方法实行多导师制:有科研方面的导师、临床诊疗导师、技能操作导师等,相应导师负责各自内容,确保顺利完成。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临床诊疗方面可以用具体案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基础理论学习可采用多媒体集中授课、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后的读书报告会等,对操作技能主要采用教学示范讲解、模型练习[7]、手把手教学[5,8]、独立实体操作。注重学生个人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根据个体特点不同,因材施教,导入个性化教学[9]。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技能操作要求更高,可适当接触一些超要求而难度不大、风险小的微创手术,激发其热情及信心;在基本要求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特长、能力,可以侧重培养某一些方面,为日后专而精打下基础。 2.4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尤其是本专业临床能力 我国基数人口多,医疗资源紧张,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而且医患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些导致研究生的临床培养存在许多弊端。一方面临床科室基本上把专业研究生用作一线住院医生应付日常工作,学生们忙于病历文书而疏于临床诊疗及技能培训[10];其次学生忙于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找工作及各种证件考试,重心在毕业硬性要求的方面而疏忽了临床种种;第三,导师临床工作忙,指导学生的时间及精力有限,临床带教教师考虑医患关系及操作风险等因素,不敢放手学生做一些较先进、有难度、有风险的临床技能,导致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如何培养研究生正确的诊断思维、提高诊疗能力及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院针对上述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首先,限制研究生轮科期间同时管理的患者数量,除了病历书写,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思路、发现及解决问题、训练技能操作及收集自己需要的临床资料等;其次,重视本专业能力的培养,轮科前2年每周回专科半天,参与科室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能进一步认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对少见病、疑难病也会增进了解,增强鉴别诊断能力,强化临床思维;再者,由操作技能导师(教学秘书)负责每月组织2次查体及专科技能操作培训,从理论、操作演示到模型练习,最后到人体操作。 2.5科研要求不放松,贯穿全程 相信大家都明白研究生区别于普通医生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一定科研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而很多医生常认为临床医生就是搞临床工作的,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相信不少医生面临职称考试时这种感觉尤甚,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并不是对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好医生应该不仅能做,还要能说、能写、能传授。做好临床及科研,不仅对个人意义重大,同时关乎科室、医院的地位及影响力,是培养后续人才必需的。科研很重要,但科研能力并不能等同于掌握“实验方法”及 “做实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重点应该是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基础相结合的科研,重点培养学生发散、创新的科研思维,以及利用一些实验手段解决临床问题[11]。本院研究生入学后首先理论上学习科研设计、文献检索、数据统计分析等内容。下临床后,导师首先根据个人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查阅某一方面文献,练笔,先完成综述撰写。其次指导学生关注并收集某方面临床病例资料和(或)某一特殊病例,完成1篇临床经验交流或某特殊病例文献复习。然后完成课题选择,原则上选择临床或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课题。如果有基础实验部分,本院调整的2个月时间可用于实验室,学生可完成自己的实验部分,并学习常见实验方法,最后完成毕业论文撰写。总之,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数据统计及毕业论文撰写[10]。通过该过程使研究生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 住院医师规培与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新模式目的在于培养思想坚定、医德高尚的临床、科研及社会适应能力均衡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并轨后培养过程中有矛盾、有问题,如传统观念难以更新、多重任务共存时间及精力难以兼顾、重视考试拿各种证而忽略实际能力培养等。近年来许多教学医院做了很多探索,解决了不少问题,并轨模式运行更健全。本院培养研究生虽不多,但也尽我们所能完善体制、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能全面综合发展,整体成效不错,当然也有不足,需要在将来的工作、教学中进一步调整、修正。 [1] 张福先,张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社培养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57-58. [2] 刘艳阳,赵栓枝.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10. [3] 丁晖,潘运龙.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外科教学中的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127-128. [4] 邓锐,崔爽,段丽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8):757-759. [5] 段丽萍,李晨曦,崔爽,等.健康中国视角下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0(1):1-4. [6] 张萍,于智宇.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9):865-868. [7] WILLIAMS C B,NAIHIE J,GILLIES D F,et al.Teach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esoapy by computer simulation:a prototype for colony and ERCP[J].Gastrointest Endosc,1990,36(1):56-68. [8] 冀明.“手把手”分阶段培训法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9):588. [9] 于湛,贾弘光.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医学模式的整合推动个性化教学效果[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7,24(3):165-166. [10] 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33-134. [11] 刘雪梅,狄连君,安家兴,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3):3659-3660. 近年来,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目的在于摒弃既往重科研、轻临床的方法,培养又“医”又“研”全方位发展的人才[1]。新培养模式所有的时间均统筹安排为临床轮转,期间学生要收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执医考试、规范化培训(规培)考试等繁杂工作,为了应付毕业,许多学生很难兼顾临床工作。导致许多研究生毕业后仍存在临床技能严重匮乏,不会看病,不会做手术,而科研能力也不足的问题。在这种培养模式大变革时代,如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令人困惑,但更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探讨、解决。1 我国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基本是注重科研能力,不注重临床能力,导致一些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胜任临床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医学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培相结合的新模式[2]。新模式目的在于强化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基础,当然学生同时不能丢了科研[3]。但是新模式下国内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仍有许多误区,存在2个极端现象:有些医院及研究生导师认为专业型研究生就是培养临床技能,无须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相反,有些研究生导师认为研究生不做科研工作,不做实验研究,就不能算研究生,相当于实习轮科,加上教学医院考核制度及毕业中科研要求所占比例较大,导致许多学生也重心不稳。上述现象说明不少医院和研究生导师尚未正确认识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还有许多不解,甚至误解之处[4],所以需要在国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大政策前提下,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2 本院新模式下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2.1完善考核评比制度,鼓励全面发展 我们针对目前社会、医疗机构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对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制定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5],力求学生在临床诊疗、人际沟通、社会实践、科研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为日后进入医院奠定各方面基础。考核评比制度从科研成果、临床能力、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四大方面着手。每个大方面细化评分,如思想政治方面包括职业道德表现、患者测评、向党组织靠拢、评为优秀党员、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相应成绩、有无思想不端、学术造假等问题;科研成果包括论文撰写及发表、课题申报、参与专著编写等;临床能力包括轮转科室理论及技能考核、病历书写、与患者沟通能力、各科室常见病处理能力、疑难病例讨论、每个科室出科考试(理论、操作、患者诊疗及病历书写)、执业医师及规培考试通过情况;社会实践包括医院内专题讲课、省市会议讲课及病例分享、义诊、体育竞技等活动,根据等级、难易程度评分。4个方面权重相当,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职业素养[6],使其成为社会实践能力、科研、临床全面发展的人才,确保先做人,再成才。2.2时间上统筹灵活化 众所周知,研究生完成入学基本理论学习后在医院的时间有33个月,均为轮科时间。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准备执医考试、规培考试,要完成开题、资料收集整理、学位论文撰写及毕业前找工作。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上述内容,确保毕业后顺利适应社会、胜任工作,本院在统筹基础上灵活安排时间。首先,确保本专业学习时间,3个月要熟悉、了解、胜任本专业工作是明显不够的,我们安排每名学生除本专业轮转时间外,前2年每周半天回专业科室,参与专科门诊、教学查房及专业技能训练,确保本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诊疗能力及技能熟练掌握;其次,内科门诊的2个月穿插在每个内科轮转期间,而2个月的内科门诊时间可作为学生收集资料、进实验室的时间,使学生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常见的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及临床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等工作;最后,充分利用轮转期间值班休息及晚间的空闲来完成一些专科技能培训,如消化专业胃镜培训等。2.3教学方法的改进 总的原则是多元化教学、个性化引导。教学方法实行多导师制:有科研方面的导师、临床诊疗导师、技能操作导师等,相应导师负责各自内容,确保顺利完成。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临床诊疗方面可以用具体案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基础理论学习可采用多媒体集中授课、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后的读书报告会等,对操作技能主要采用教学示范讲解、模型练习[7]、手把手教学[5,8]、独立实体操作。注重学生个人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根据个体特点不同,因材施教,导入个性化教学[9]。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技能操作要求更高,可适当接触一些超要求而难度不大、风险小的微创手术,激发其热情及信心;在基本要求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特长、能力,可以侧重培养某一些方面,为日后专而精打下基础。2.4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尤其是本专业临床能力 我国基数人口多,医疗资源紧张,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而且医患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些导致研究生的临床培养存在许多弊端。一方面临床科室基本上把专业研究生用作一线住院医生应付日常工作,学生们忙于病历文书而疏于临床诊疗及技能培训[10];其次学生忙于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找工作及各种证件考试,重心在毕业硬性要求的方面而疏忽了临床种种;第三,导师临床工作忙,指导学生的时间及精力有限,临床带教教师考虑医患关系及操作风险等因素,不敢放手学生做一些较先进、有难度、有风险的临床技能,导致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如何培养研究生正确的诊断思维、提高诊疗能力及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院针对上述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首先,限制研究生轮科期间同时管理的患者数量,除了病历书写,有足够的时间整理思路、发现及解决问题、训练技能操作及收集自己需要的临床资料等;其次,重视本专业能力的培养,轮科前2年每周回专科半天,参与科室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能进一步认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对少见病、疑难病也会增进了解,增强鉴别诊断能力,强化临床思维;再者,由操作技能导师(教学秘书)负责每月组织2次查体及专科技能操作培训,从理论、操作演示到模型练习,最后到人体操作。2.5科研要求不放松,贯穿全程 相信大家都明白研究生区别于普通医生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一定科研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而很多医生常认为临床医生就是搞临床工作的,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相信不少医生面临职称考试时这种感觉尤甚,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并不是对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好医生应该不仅能做,还要能说、能写、能传授。做好临床及科研,不仅对个人意义重大,同时关乎科室、医院的地位及影响力,是培养后续人才必需的。科研很重要,但科研能力并不能等同于掌握“实验方法”及 “做实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重点应该是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基础相结合的科研,重点培养学生发散、创新的科研思维,以及利用一些实验手段解决临床问题[11]。本院研究生入学后首先理论上学习科研设计、文献检索、数据统计分析等内容。下临床后,导师首先根据个人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查阅某一方面文献,练笔,先完成综述撰写。其次指导学生关注并收集某方面临床病例资料和(或)某一特殊病例,完成1篇临床经验交流或某特殊病例文献复习。然后完成课题选择,原则上选择临床或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课题。如果有基础实验部分,本院调整的2个月时间可用于实验室,学生可完成自己的实验部分,并学习常见实验方法,最后完成毕业论文撰写。总之,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数据统计及毕业论文撰写[10]。通过该过程使研究生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住院医师规培与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新模式目的在于培养思想坚定、医德高尚的临床、科研及社会适应能力均衡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并轨后培养过程中有矛盾、有问题,如传统观念难以更新、多重任务共存时间及精力难以兼顾、重视考试拿各种证而忽略实际能力培养等。近年来许多教学医院做了很多探索,解决了不少问题,并轨模式运行更健全。本院培养研究生虽不多,但也尽我们所能完善体制、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能全面综合发展,整体成效不错,当然也有不足,需要在将来的工作、教学中进一步调整、修正。参考文献[1] 张福先,张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社培养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57-58.[2] 刘艳阳,赵栓枝.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10.[3] 丁晖,潘运龙.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外科教学中的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127-128.[4] 邓锐,崔爽,段丽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8):757-759.[5] 段丽萍,李晨曦,崔爽,等.健康中国视角下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0(1):1-4.[6] 张萍,于智宇.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9):865-868.[7] WILLIAMS C B,NAIHIE J,GILLIES D F,et al.Teach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esoapy by computer simulation:a prototype for colony and ERCP[J].Gastrointest Endosc,1990,36(1):56-68.[8] 冀明.“手把手”分阶段培训法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9):588.[9] 于湛,贾弘光.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医学模式的整合推动个性化教学效果[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7,24(3):165-166.[10] 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33-134.[11] 刘雪梅,狄连君,安家兴,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3):3659-3660.

文章来源:临床骨科 网址: http://lcgk.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5647.shtml


上一篇: 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下一篇: 临床医学论文_量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临床骨科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